化腐朽为神奇 3D打印让定格动画再获新生 |
相信大多数人初识定格动画,还要属儿时播放的国产动画片《神笔马良》,堪称经典之作。近些年,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融合,也着实出现了不少佳作,例如《通灵男孩诺曼》、《僵尸新娘》、《小羊肖恩》等等。但技术的进步,却令定格动画的拍摄过程越发复杂,制作周期更加冗长成本更高。对此,出现越来越多的业内声音表示,3D打印技术或能彻底改变这一困境,让定格动画再获新生。
实际上,定格动画的历史与电影一样久远。虽为动画,但在制作周期上,却一点不输于拍摄一部真人电影。我们知道,所谓定格动画,就是对角色进行逐个的动作摆拍,一个动作往往被分解成数十幅图画,经后期处理将它们连贯在一起,从而产生运动的幻觉,常见的包括木偶、剪影、实体以及粘土动画等等。其复杂性在于,随着剧情的变化,角色的表情、动作、服饰都需要重新制作,一部定格动画下来,甚至需要成百上千的角色模型。
此外,定格动画对拍摄张数也是有一定要求的。一般是24张胶片1秒时间,一分钟的动画需要3至5个工作日制作完成,若少于14张,就会出现一卡一卡的效果,导致画面不流畅;另外,拍摄过程中如果误动了某处,少则几秒多则几分钟的东西都要重拍,就像那部《圣诞夜惊魂》,仅拍摄部分就耗时3年。
若按每个动画角色拥有800个不同的头部计算,如果进行手工雕刻,需要花费几天时间,而3D打印技术则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大大缩短制作周期。例如,在2009年拍摄的Coraline(鬼妈妈)中,女主角共计207000个不同的面部表情,而三年后ParaNorman(通灵男孩诺曼)中的主角Norman,拥有近140万个不同的表情。
当然,3D打印并不能取代艺术家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。准确来讲,3D打印技术只是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,主要体现在前期通过3D建模软件创造角色,这并非简单的数据输入问题,而是使用另外一种规则进行艺术创造。在后面的内容,笔者将通过揭秘《通灵男孩诺曼》的幕后拍摄过程,进行深入的说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