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还原《朝元图》,永乐宫“活”起来了! |
“观妙入真”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,7月10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。 这场年度重磅大展,是永乐宫迁建完成后,首次对永乐宫文化艺术魅力的全面展示,很多元代艺术珍品首露真容,大量永乐宫迁建资料第一次公开展出。
展览筹备两年多,精选280余件展品,国内领先的3D打印技术原真呈现的《朝元图》、沉浸式体验永乐宫服饰图案、动画解读壁画绘画特点等多种展陈形式,使永乐宫艺术高超的宫廷式建筑、壁画和雕塑,以实物和沉浸式体验一一呈现给观众。 回溯:永乐宫搬迁,文物保护壮举 永乐宫创建于元代,位于山西省芮城县,相传是吕洞宾的诞生地。在现存的元代建筑中,永乐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,弥足珍贵。 图|永乐宫原址(左)永乐宫现址(右) 永乐宫中有壁画1000多平方米,属于十三、十四世纪世界壁画的艺术珍品,《朝元图》更是壁画中的极品。 但因原址位于修建三门峡水库的计划淹没区内,1957年国务院批准对其整体搬迁保护。 为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,专家团队对永乐宫进行了基础加固、防潮处理、建筑修整补配等操作。
图|壁画揭取 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壁画,被切割成341块揭取下来运至新址,又经过拆装、铲薄、施胶绷布、上架、安装上墙、修筑外墙等工序,才得以华彩再现。
图|文物工作者用自制工具搬运壁画块 永乐宫的整体搬迁,在古建筑特别是壁画异地搬迁保护的组织形式、保护理念、工程技术等方面开创了先河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 传承:科技来了,文物“活”了 六十多年前,永乐宫依靠人力、物力,从原址搬迁至20公里外的现址。六十多年后,永乐宫若想“走”出山西,行至更远,就需要现代技术手段的加持。 永乐宫主殿三清殿,绘制有一铺壁画,称为《朝元图》。壁画高4.26米,全长94.68米,总面积为403.34平方米,展现了286位神仙朝拜三清的浩荡场面,构图宏伟,气势磅礴。 在此次特展上,该幅壁画经3D打印技术复刻,以原比例大小呈现在观众眼前。壁画细腻的笔触,传神的形象,就连搬迁重组时的接口、时间留下的斑驳痕迹,都清晰可见。
图|展览现场 特别的是,这一区域设置了AR识别集卡游戏,引导观众分辨壁画中的角色。观众可在手机端进行游戏的同时,读取角色信息,获取丰富的《朝元图》“知识点”。
图|三清殿琉璃鸱吻、三清殿琉璃正脊,元代 “不同于过去以静态为主的展览,如今,我们注重增强展览的互动性,增强观众的体验感。”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介绍,展览还利用数字修复技术,对部分壁画进行色彩还原,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,多手段展示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。
图|三清殿《朝元图》沉浸式体验空间 可以说,数字化已成为文物保护、研究和传承利用的一大方向。“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,数字化保护及其成果应用,真正让文物‘活’起来,让更多人共享文物保护成果。”席九龙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