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尼斯世界纪录:多元学科团队用3D打印技术还原赵州桥 |
北京2021年6月22日 /美通社/ -- 吉尼斯世界纪录一直倡导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探索欲,并鼓励人们用一颗对新事物、对不确定性充满包容的心灵,在未知中去期待、探索和发现,创造无限可能。近期,吉尼斯世界纪录对往期获奖故事进行了回顾整理,本期将讲述“最长的3D打印桥”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3D打印赵州桥的故事。
最长的3D打印桥
2020年7月21日,坐落于河北工业大学的装配式混凝土3D打印赵州桥,正式获得“最长的3D打印桥”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。这座由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教授团队共同建造的3D打印桥梁,全长28.15米、净跨度17.94米,受到业内外关注。
1400年前,正在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之上来回踱步、监督千万工匠雕琢一座传奇之桥的李春,也许不会想到这座他倾尽心血的赵州桥会穿越千年,与它的3D版本“握手”。而让这位杰出的桥梁专家更不会想到的是,传承他衣钵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们,而是一群来自不同领域、掌握3D打印技术的年轻人。
桥梁东侧视图
与能工巧匠构筑赵州桥不同,3D打印赵州桥却是由一群“不懂桥”的年轻人,使用现代智慧建造而成。“不懂桥”,并未阻碍这个年轻团队的探索热情。因为“无知”,所以无畏无惧,因为无畏无惧,所以能够海纳百川、突破边界、创造可能。而这种精神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愿景中所宣扬的“永远保持好奇,坚持寻找答案 ;拥有开放的心态;相信全力以赴,万事皆有可能 ”,殊途同归,为人们勇于探索世界带来启示。
“不懂”桥,却坚持寻找“桥”的答案
“最长的3D打印桥”并非传统土木人的手笔,而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、来自多元学科的“初生牛犊”打印而成。
“因为不是桥梁专业出身,所以团队对潜在的困难和风险缺少专业认知,这的确给我们后续工作带来过挑战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反而能够使我们不被局限,进行大胆设想。”作为项目统筹的河北工业大学王里博士说道。
桥面
事实上,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教授团队提出用3D打印技术来“打印”一座桥梁时,业内并不看好。因为,传统桥梁建设本身涉及非常专业、复杂的理论验证和工程工艺,而用3D打印的先进建造方式筑桥,并且由一个非桥梁专业的团队操刀,更是难上加难,不确定性极高。
但河北工业大学团队却并未止步于此。“我们是一个融合了土木、机械、建筑、艺术、计算机、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的智能建造学科群,学科能力很全面。同时,我们的实验室也在3D打印技术领域探索了数年,在材料、施工、设备、工艺的研发方面有很多的进展和成果。所以,我们认为,团队有自己的优势,有能力去探索一些新的方向。而建筑作为高度依赖人力的行业,也面临一些实际的挑战,例如如何确保质量一致性、如何应对用工短缺等,这些问题其实都有机会借助3D打印技术得到解决。因此,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去验证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可以落地,为建筑行业创新贡献一份力量。”王里说道。
而桥梁作为承载了土木建筑智慧精华的门类,引起了团队极大的兴趣。在选择打印方向时,赵州桥这座闻名中外的石拱桥进入大家的视野。赵州桥是力学与美学完美融合的典范,是桥梁史上的丰碑。而由于坐落于燕赵大地,这座千年古桥也成为河北文化传承的象征。
“将经历千年的赵州桥与现代化的3D打印相结合,建造一座装配式3D打印赵州桥,是对建造科技的传承和弘扬,也是对河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。这个步行桥的成功落成,可以推进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的发展,对我国建筑现代化的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。” 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教授在一次采访中说。
非桥梁专业出身的造桥者们,正以实际行动告诉先人、同仁和后来者,造桥,有无限可能。
|